《农民日报》 2011-01-26
本报讯(记者 曹茸)今年是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十周年,为深入研讨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在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培育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11月22日,农业农村部在京举办了“农业职业技能开发与农村人才培养论坛”。会议总结了10年来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取得的成绩,交流各地、各行业在农业职业技能开发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表彰了20个“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先进集体”、40个“全国优秀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站”、461名“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先进工作者”以及获得第八届“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的农民技术员。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尹成杰在论坛上说,农业职业技能开发是以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为主体,全面开发农业劳动者职业技能的过程。做好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对于提高农业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农业职业技能开发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为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新型农民、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促进农村职业教育作出贡献。
据了解,l996年以来,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初步建立了农业行业就业准入制度,在14个农业职业领域实行了就业准入;制定并颁布实施了49个国家职业标准,编写出版了30套职业培训教材,开发了40个职业鉴定题库。截至2005年底,已组织实施了130万人(次)的农业职业技能鉴定,有115万人(次)通过鉴定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十一五”期间,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将在五个方面加以推进。具体目标为:
就业准入制度稳步推进。在做好现有就业准入职业实施工作的基础上,将根据需要逐步调整扩大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范围。在关系粮食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涉及消费者利益的农业职业领域继续推进就业准入制度。
培训与鉴定工作有机结合的机制进一步确立。培训和鉴定工作在人才队伍建设的作用更加突出,并逐步形成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有机衔接的工作机制,使职业技能鉴定成为引导培训方向、检验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职业技能鉴定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促进作用和保障功能。
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完成60个主要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配套开发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和鉴定题库。
工作队伍进一步壮大。建立能够满足职业技能开发工作需要的管理人员队伍(600人左右)、质量督导人员队伍(600人左右)、培训师资和考评人员队伍(6000人左右)及专家队伍(600人左右)。
培训与鉴定规模逐年增加。在“十一五”期间,将要组织职业技能培训150万人(次),通过鉴定并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者预计达到l30万人(次)。其中,技师和高级技师达到l0万人,持证人员中农民所占比例由“十五”期间的15%提高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