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生物学院
 首页 | 学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师资队伍 | 专业建设 | 教学科研 | 实践教学 | 学生工作 | 党团建设 | 招生就业 | 校友风采 | 职业农民培训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招生就业
 招生专业 
 招生计划 
 招生宣传 
 就业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招生就业>>招生宣传>>正文
黄土地里来“淘金”“职业农民”成了新职业
2013-06-27 13:42  

黄土地里来“淘金”“职业农民”成了新职业

来源: 中国科技网 作者: 张显峰 李成砚

“种田为吃饭,打工为挣钱。”这大概是眼下许多中国农村家庭过日子的模式。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在家里的老人孩子,有的随便种些“口粮”,实在没劳力的,承包地干脆就撂荒了。

而在杨凌,这个“黄金定律”正在失效。土地和资本激活后,一大批农民,通过市场规律改变着“农业不致富”的铁律。

殷浩,曾经是律师,现在是农民。

这位大学毕业、在律师事务所工作的杨凌籍青年,两年前辞职回乡,经营起了农业合作社。

“我们把地租过来,然后再雇佣农民来种,给他们发工资,不用他们操心投入和销售的事情,只要把地种好就行了,现在我们搞起特色农产品之后,我们合作社农民的年收入由原来的2000多元,翻到了现在的10000多元。”殷浩说,“这还不算给他们的分红。”而原来一亩收入不到1500元的土地,在他手里一经营就变成了超过十几万元的“金矿”。

土地制度搞活了,融资渠道打通了,而且又坐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丰富的科技资源,杨凌像殷浩这样携着资本,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到杨凌搞农业合作社的“职业农民”越来越多。他们中有土生土长的本地农民,也有城里人,甚至有外省市跨区域投资者。杨凌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也开始回乡,到黄土里“淘金”。

“现代农业一定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链,它必然对农民提出职业化的要求,即用工业化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告别传统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和随意自在的工作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明确分工、执行标准化和严格规章制度的农业生产。”梁桂说,“与传统农民相比,职业化的农民更像是产业工人或者产业经营者,善于利用先进技术,充分地进入市场,反过来更能适应和推动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发展。”

杨凌如今正成批培养这样的职业农民。杨凌示范区建立了农业科技培训体系,并在龙头企业里设立了现代农业创业实训基地,为大学生、失地农民、返乡民工、下岗职工等搭建学习、实践和创业平台,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带头人。

“能不能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理念,创造一个可以复制的模式,是检验杨凌示范区成功与否的标准。”梁桂说,我们正努力创造这样的模式,通过突破土地和资本“硬约束”,不仅让现代农业在杨凌扎根,也要让外界来的人“看得见、学得会、带得走、用得上”。(记者张显峰 特约记者 李成砚) 《科技日报》(2012-8-3 一版)

关闭窗口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生物学院
电话:0916-2510920 0916-2510861
 邮编:723002
ICP备案号:陕ICP备06001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