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生物学院
 首页 | 学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师资队伍 | 专业建设 | 教学科研 | 实践教学 | 学生工作 | 党团建设 | 招生就业 | 校友风采 | 职业农民培训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新闻公告
 通知公告 
 院内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公告>>院内新闻>>正文
校园茶人:记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系教授徐凯明
2020-04-26 10:33  

(2016年7月27日发表于陕西省教育厅)
 
“茶产业是汉中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我学茶、爱茶,研茶、教茶,乐此不疲。”中共党员、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科学与技术系茶业学教授、高级工程师徐凯明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脚踏实地 研发新茶兴产业

徐凯明, 1983年6月毕业于安徽农学院(现安徽农业大学)制茶专业,先分配在西乡县工作,曾任西乡县茶厂厂长。期间,主研的午子仙毫等名优茶多次获省、部优质产品奖和全国名茶大奖,促进了西乡县乃至汉中茶业的发展,1989年9月荣获“全国商业劳动模范”。1994年底,他调入汉中农业学校(现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科学与技术系)任教,仍积极发挥茶学方面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服务汉中茶业产业发展,主持汉中仙毫标准制定,参与陕西茯砖茶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泾阳茯砖茶标准审定,进行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参加茶质评审、茶业科技成果评审、茶业技术人员晋级考评,深入茶叶公司进行技术指导,引进筛选优良茶树品种,开展茶叶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推广。为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专门为他建立了“专家工作室”。近年来,他驰而不息、孜孜以求,走遍了汉中的茶园、茶场,先后主持完成了“控量富硒绿茶生产技术开发研究及应用”科研成果,在陕南天然富硒茶基础上,使茶的富硒量精准可控,凸显了陕西新一代富硒茶的特色,推广应用头两年,生产的控量富硒绿茶既创收1160万元;主持完成了“控量富硒优质红茶”生产技术,丰富了汉中茶叶品类,填补了陕西无控量富硒红茶的空白,适应了市场对红茶需求,推广三年,为汉中茶产业新增纯收入达7000多万元;主持完成了“桔柑花茶生产技术研究及开发” 科研成果,填补了陕西无花茶生产的空白,推广应用一年,新增产值627.34万元,创利224.09万元,显示出良好的市场前景。以上科研新成果均获得汉中市政府科技成果奖。设计的旋风式热风烘干机获国家专利。他本人也被聘为陕西省科技厅“双千行动”省级首席农艺师,陕西省农业厅茶业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016年,徐凯明按照“三区”人才服务协议,指导西乡县鹏翔茶业公司丰河茶厂进行茶园低产改造、茶叶加工精制技术和白茶试验试制等,现已取得明显成效。

锐意进取 改革创新育人才
 
徐凯明常年坚持在教学一线教书育人,近年来,每学期授课都在150学时以上。在教学中,他针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企事业单位用人能力需求和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兴趣不浓、主动性不高、眼高手低的情况,认真分析专业课程特点、深入研究学生学情,不断进行突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教学改革。他结合职业教育“双证书”制度和茶业企业的迫切要求,以核心技能训练为主线,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为目标,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精心策划项目教学,实施项目教学法教学,组织学生到茶厂进行制茶见习,茶园进行现场教学、茶场进行实习实训,举办单人单锅炒制汉中仙毫等技能比赛,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茶叶加工及茶技茶艺的浓厚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教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考试,全部获得 “评茶员四级”职业资格证书,多名学生在陕西省职业技能大赛制茶项目上获奖,他本人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他还非常关心学生的发展成长,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专业思想,高度关注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充分利用自己的公信力影响力和丰富的社会资源积极为学生拓展实习基地、不失时机地推荐学生就业,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学生大都提前一年签订了顶岗实习协议,提前两年签订了就业协议。同时,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参编的教材《茶树栽培技术》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撰写发表了《陕南无性系茶树良种的引进及筛选研究》等教学科研论文50多篇,其中十余篇获省市优秀论文奖。他本人多次被汉中职业技术学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关闭窗口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生物学院
电话:0916-2510920 0916-2510861
 邮编:723002
ICP备案号:陕ICP备06001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