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从朝廷到民间,饮茶成风,种茶、制茶、饮茶、斗茶也讲究到了极致,可谓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顶峰。
宋时最主要的茶即是团茶,据《北苑别录》中记载,团茶必须经过七道工序:采、择(拣芽)、蒸、榨、研、造(把茶膏压制成形)和过黄(将成形的茶,经过数天的烈火烘焙,让其干燥硬结,茶干才会细腻有光)才可制成。
宋人的饮茶方式,除了继承唐代的“煎茶法”之外,其独特的“点茶法”更是宋代茶文化的代表,已传播到日本、韩国、朝鲜,它对日本抹茶道和高丽茶礼产生较大的影响。所谓的点茶,就是将茶饼或茶团碾成粉末,取适量的茶末放进茶碗之中,注入少量沸水,再拿茶筅搅拌,使之泛起汤花,进而形成茶汤,这种用茶瓶注水的方式犹如蜻蜓点水,故被称为“点茶”,点茶是全民的风尚。
具体的饮茶步骤分为九步:
炙茶:将保存的茶饼取出,放在微火上稍作炙烤,去除水份。
碎茶:将茶饼用干净的纸密密包裹起来,放在木质茶臼里捣碎。
碾茶:把敲碎的茶块放入碾槽或石磨中,快速有力地将其碾成粉末。
罗茶:磨好的茶粉放入罗绢做的筛网中,细筛几遍到“绝细”。
置盒:将筛好的茶末置入盒中保存。
入盏:用清洁流动的活水烧至第二沸,冲涤茶盏,趁着茶盏还有温度,拨入茶粉。
注汤:用执壶注入少量的水,先将茶粉调成均匀的茶膏。
击拂:一边注水,一边用茶筅击拂茶汤,使茶汤出现稳定而持久的泡沫。
置托:汤花呈现出美丽颜色之后,将茶盏置于漆器或同材质茶托之上。
点茶完后,要将茶汤分盛入盏,供人饮用。一勺一盏,而且每盏茶汤的沫饽要均匀,分茶时行茶艺礼仪,更显雅趣。
在冲点茶末时,据宋徽宗所著的《大观茶论》中描述,采用七汤点茶法。
第一汤:量茶受汤,调如融胶。(调膏)
第二汤:击拂既力、珠玑磊落。(打起泡)
第三汤:击拂轻匀,粟文蟹眼。(茶面汤花细腻)
第四汤:稍宽勿速,轻云渐生。(茶面色变较白)
第五汤:乃可稍纵,茶色尽矣。(水乳交融)
第六汤:以观立作,乳点勃然。(茶面更厚实)
第七汤: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咬盏)
点茶,也常用来在宋代斗茶时进行。它可以在二人或二人以上进行,但也可以独个自煎(水)、自点(茶)、自品,它给人带来的身心事受,能唤来无穷的回味。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